试述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美学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0:38:03
试述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美学论文

试述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美学论文
试述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美学论文

试述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美学论文
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
  一 伴随环境运动,自然审美成为当今人们新的审美时尚.环境美学成为当今美学的热门话题. 环境美学就是以环境审美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指审美对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它们在传统的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体系中处 于边缘位置;一指将这些对象作为环境而不是作为类似于艺术品之类的孤立之物来欣赏.环境美学不仅扩大了审美对象的范围,而且修正了审美经验 的方式.尽管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园林、建筑等人造景观,但其核心仍是自然审美的问题.环境美学对人造景观的看法受到其对自然景观看法 的影响.一些环境美学家主张不仅要将对自然的审美欣赏模式移植到人造景观的欣赏中,而且要移植到艺术作品的欣赏中.这对传统的以艺术为中 心的美学是一种挑战.传统的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很少将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自然物被看做比艺术品低级的东西.环境美学不仅把自然环境列为 审美对象,而且主张把它们从孤立的、个别的存在物开放为环境、开放为相互联系甚至与欣赏者本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来欣赏.贝伦特说“环境美 学考察环境中的审美经验和价值.”
  二 环境美学研究者可区分为两大阵容:一是以具体从事实际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的行家们组成的阵容;一是以从事哲学思考和批判的哲学美学家们组成 的阵容.前一个阵容的主要工作是对环境的审美价值进行科学的、量化的估算,期望在有关环境问题的各种决策中,提供审美价值方面的科学依据; 后者则对前者的量化评估持一种批判态度,强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调整出发,实现人与环境的理想关系. 对环境的审美价值的量化估算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影响环境的审美价值的因素太多了.在决定环境审美价值的机构中,有城市规划者、景观设计者、 经济学家、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林学家等一大批行家和具体操作人员.他们试图对环境的审美价值做出客观的、计量 的估价. 然而,这些行家们的计量估算遭到了哲学美学家的怀疑和批判.他们从根本上怀疑这种计量的估算方法.伊顿奉劝行家们从哲学美学家对自然美的 思考中学习一些起码的知识,接受哲学美学家们的建议,这对行家们最终做出成功的决定是非常重要和大有帮助的.
  三 哲学美学家们重视自然审美在美学理论中所引起的困惑.由于我们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艺术为中心的体系,这个体系在处理艺术问题上得心应手,但 在处理自然美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如杜夫纳所说,“有关审美对象的思考一直偏重于艺术.这种思考只有在艺术方面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艺 术充分发挥趣味并引起最纯粹的审美知觉.”自然美胜于艺术美学在于:
  第一,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说,自然物与艺术品有重要的区别.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是变动不居的,这与相对固定的艺术品有明显的不同.艺术品是 一件能够从周围事物中孤立出来,且在我们欣赏它的时候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东西.艺术品总是用有形或无形的形式框起来的东西,能够相对地保 持它自身的同一性.在这方面,作为环境的自然物就截然不同.首先,所有的自然物都是粘连在一起的,我们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明显界限.整个自 然就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当我们试图将某个自然物从中孤立出来进行欣赏时,总会发现它与其他自然物之间不同程度的牵掣.其次,自然物本身是 变幻无常的.有机的自然物有生命变化,无机的自然物也会体现大自然的历史沧桑.如果我们短暂的生命无法感受到这些变化,或者说在我们短暂的 审美体验中这些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光、温度、风向风力、气味等变化,总是迎面撞来,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 这些变化无疑会对我们的美感经验产生重要的影响.再次,我们自身的活动也会引起自然的变化.每当我们改变一个视角,自然就会呈现一副新的面 貌.自然在变,因为我们在变.最后,我们很难将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我们处在我们欣赏的对象里面.如果我们环顾四周,就会发现自然无处不 在,自然整个地将我们包围着.如果我们活动,我们只是在欣赏的对象里面活动,从而必然改变我们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对象本身也发生变化. 这是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物处在无限变化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从审美经验的角度来说.对艺术的审美经验主要由视觉经验和听觉经验组成,很少用到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即使存 在丰富的感觉,它们也是以知觉为中心的,最终服从于对艺术品的总体认识.因为,艺术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种语言形式.我们经常说绘画语言、音 乐语言等,尽管这些门类的艺术不是真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它们所用的符号是一种有意义的、可理解的、有统一规则的符号体系,因此与真正的语言 类似.对这种作为语言或类语言形式的艺术品的欣赏,尽管也综合了感知、想像、认识、情感等各种心理因素,但总是以认识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对 作品的欣赏总是想知道作品“说”了些什么.对艺术品的审美经验总是让我们从现实中超拔出来,进入一个由想像构成的非现实世界,即艺术世界. 审美超越,指艺术审美经验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广阔想像空间的非现实世界.这种超越性被认为是判定 审美经验的指标.
  对自然的审美经验有着显著的不同.首先,我们所有感觉在自然的撞击下都被激活了.在自然中,我们不仅看、听、而且还用到触觉、嗅觉甚至味 觉.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感觉是作为一个感觉整体而存在的.它们互相联系着共同形成我们对自然的整体感受.因此,同艺术审美以知觉为中心不 同,在自然审美的多种多样的感觉因素中,没有一个中心因素,无论是感知、认识还是情感,没有哪一个是主要的或中心的成分,所有感觉因素都平等 地发挥作用,因为自然不是一种语言,不是一套记号或符号体系.其次,对自然的审美也不可能让我们逃离现实.我们始终被自然所环绕,我们无处逃 身.变化着的自然始终提醒我们它是真实地存在着的.同时,自然的实体性,使我们想像的空间大大缩小了.完全充满的、自行其事的自然在根本上 不服从我们的想像.借用茵伽登的术语来说,我们可以用想像将艺术品中的“未定点”填充起来,从而使审美对象生成为纯粹的意向对象.但我们不 能用想像去补充自然,因为自然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未定点”,自然在根本上也不是意向世界,而是不断撞击着我们的、体现出不服从想像的必然 性的现实世界.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不仅不能使我们逃离现实世界,相反使我们更加接近现实世界,进入一个比实践事物组成的现实世界更为真实的 世界.正如伽德洛维奇所指出的那样,即使对自然的审美经验给了我们从“实践事物所组成的真实世界”中一种愉快的逃逸或至少是一种愉快的慰
  2010/6/16
  w
  页码,2/2(W)
  藉,但它仍然没有像艺术欣赏那样,使我们整个地离开真实世界.相反,对自然的审美兴趣,必须有对真实世界的兴趣.而且,自然事物所组成的世界, 比我们的实践事物所构成的世界要更为真实.
  第三,从作品的起源上来看,艺术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家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理解和自己的艺术技巧,灌注到作品中.艺 术品的起源,不仅使作品得以存在,而且决定了作品作为艺术品而存在,决定了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自然不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即使知道某个自然 物有一个明显的起源,那也是自然过程的产物.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对自然的起源没有明确的知识.自然中没有明显的意图.这不仅给我们对自然的 理解带来了困难,而且使我们对自然的审美评价几乎成为难题.
  第四,从鉴赏或评价的角度来看,自然美是无法估价的.任何欣赏都意味着价值判断,但在对自然美的价值判断上,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 自然美的来源问题始终是一个认识的界限.在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体系中,艺术被视为审美观念、审美趣味的集中反映.艺术之所以美,其根源在于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时就将它设计为美的.自然物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自然物是怎么产生的,也不知道自然物究竟是谁创造出来 的.我们既不能依据观念的高低,也不能依据技巧的好坏来判断自然物的美丑.如果我们的思想文化中有上帝的观念的话,很容易将自然美归结为上 帝造物时的审美观念和技巧的反映.但即使我们接受这种观念,仍然不能成功地对自然物的审美价值做出判断,因为既然所有自然物都是上帝创造出 来的,它们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因为全能的上帝的手艺应该始终如一.这一点令现有的美学理论难以接受.许多美学家意识到,人们在欣赏 自然物和艺术品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欣赏艺术品时往往喜欢评出个高低优劣来.但当人们面对自然物的时候,往往只有一致的赞叹,而不进行 高低优劣的等级区分.即使存在对自然物的审美价值的高低区分,也是由于受到了欣赏艺术品的习惯的影响,将适宜于文化领域中的头衔强加给自 然.自然美所引发的困惑使得英美美学界出现了一种反估价的趋势,作为这种趋势的代表就是近来在英美美学界十分流行的“肯定美学”.伽德洛 维奇将“肯定美学”的主要观点表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 (1)自然中的所有东西具有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 ( 2)自然物所具有的全面的肯定 的审美价值是不可比较和不可分级的.卡尔松则认为:“自然界在本质上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哈格若夫说:“自然是美的,而且不具备任何负面 的审美价值”; 甚至断言“自然中的丑是不可能的”.这种以自然为对象的肯定美学在根本上不同于以艺术为对象的传统美学.因为艺术特别倾向 于服从分级和比较估价;艺术的审美价值总是以分等级的方式被构想出.然而当人们将自然仅仅看做自然的时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里没有一个 最终的、决定性的情感或智力反应,没有确定的快乐或认识结果,没有自然批评家和鉴赏家等权威阶层那里发出的权威规定;而且这里没有编成法典 的正确对象和性质,没有享有特权的范畴,没有规范,没有规范人们对自然的审美反应的“机构”,没有诞生在美学理论中的自然世界.全部自然物所 具有的全面的肯定的审美价值是不可比较、不可分级的.肯定美学要求我们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以纯审美的眼光接近自然,将自然纯粹地看做自然而 不是文化世界中的价值的象征.“如果我们希望摆脱价值判断的束缚而面对自然本身,我们不仅要有解经济化的自然,而且需要解道德化、解科学化 和解审美化的自然———一句话,解人化的自然.解审美化的自然,意思是将我们的经验同我们正确地应用于艺术的不可避免的评价模式区分开来. 这种从评价焦点中的折回,差不多可以等同于审美反应.只有解除对艺术品的估价式的审美反应,才会有真正的对自然的审美反应.
  哲学美学家们则试图倡导一种崭新的审美观甚至人生观.作为审美对象的环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孤立的对象,而是一个相互粘连、没有边界的整 体.不仅对象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而且对象与主体之间的界线也不明确.主体既是欣赏者,同时又是景观的构成因素.审美经验不再局限于认识和 思考,而是包含了整个身体的感觉.审美不再是对对象的审美价值的客观评估,而是破除主体的偏见,全面地亲近不同风格的自然景象.对于纯粹的 自然物来说,在审美上只有风格的差异,没有美丑的区分.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