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论语 作文 800字 初一第十课《论语十则》里面选三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48:37
倾听论语 作文 800字 初一第十课《论语十则》里面选三个

倾听论语 作文 800字 初一第十课《论语十则》里面选三个
倾听论语 作文 800字 初一第十课《论语十则》里面选三个

倾听论语 作文 800字 初一第十课《论语十则》里面选三个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如果人人都能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将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后所编篡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是否还有实际意义?是否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诸如此类疑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以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

全部展开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将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后所编篡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是否还有实际意义?是否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诸如此类疑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以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书中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读后使我获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是让我对《论语》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论语》对我而言,是那么的高深莫测,虽然从语文课本里背会了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可扪心自问,自己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也不会想到《论语》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更不会理解我们的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完了于丹对《论语》一书的诠释后,我才真正感到了孔圣人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很深奥的孔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给我们以启迪。
二是感到《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富有哲理,对我们的人生道路仍然具有指导、启迪和警示作用:
如在学习方面:《论语》中告诫我们的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会散失信心。提倡“温故而知新”。这段话对我启发很大,因为在党校学习的三个月,虽然通过各课老师的精心讲解,我们系统的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但要把这些知识全部消化,融会贯通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则需要我们不断的温习巩固、思考和汲取,做到学而时习之。
又比如在为人师表方面;所提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说明了我们党要求领导干部为什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性。
又比如在交友问题上,《论语》中指出朋友有三益和三损之分。三益为“友直、友谅、友多闻”。这里的直指的是正直,谅指的是诚信、诚实,闻指的是见闻广博,孔子告诫人们,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和有知识的朋友;而千万不能交三损朋友,三损叫做“友便(变)辟、友善柔和友便佞(令)”。便(变)辟指的是喜欢阿谀奉迎、溜须拍马的人,善柔指的是善于变化,二面派的人;而便佞则指的是那种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人,与这三种人交友,孔子说是有损无益,故称三损。当今社会,领导干部因交友不慎而引火烧身、身败名裂的案例时有所闻,因此,《论语》中所提的如何交友对我们大家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能起到一定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三是认为《论语》的思想精髓与我们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于丹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论语》的思想精髓就是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心灵,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与我们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相一致的。我个人认为《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它的很多内容对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最后,我认为:《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过上每个人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收起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

全部展开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去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应该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