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化学农药不是绿色农药,是其中的绿色化学农药!怎么定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2:29:52
什么是绿色化学农药不是绿色农药,是其中的绿色化学农药!怎么定义?

什么是绿色化学农药不是绿色农药,是其中的绿色化学农药!怎么定义?
什么是绿色化学农药
不是绿色农药,是其中的绿色化学农药!怎么定义?

什么是绿色化学农药不是绿色农药,是其中的绿色化学农药!怎么定义?
环境的现状和绿色化学的实施对化学农药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化学农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今后化学农药的发展方向是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即绿色化学农药,其特点是:①超高效:药剂量少而见效快;②高选择性:仅对特定有害生物起作用;③无公害:无毒或低毒且能迅速降解.广大农药工作者应该强化绿色意识、合理设计目标分子、快速有效地筛选,将绿色化学新技术应用到农药研制的每一个环节,使传统的化学农药发展为绿色化学农药,使化学农药立于不败之地.

全院下设22个研究所(中心)、50余个研究专业及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国家高粱改良中心、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资源圃、中国野蚕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等九个研究、检测机构,同时设有国家水稻、小麦、大豆、高粱四个原原种基地。检测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省内唯一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拥有实验用地1053公顷,职工1680人,其中科技人员830人,高级研究人员29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全部展开

全院下设22个研究所(中心)、50余个研究专业及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国家高粱改良中心、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资源圃、中国野蚕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等九个研究、检测机构,同时设有国家水稻、小麦、大豆、高粱四个原原种基地。检测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省内唯一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拥有实验用地1053公顷,职工1680人,其中科技人员830人,高级研究人员29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7人。
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高粱、谷子、棉花等农作物以及蔬菜、花卉、果树、柞蚕、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生物技术、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植物保护、节水技术、农村能源、农业标准化以及农村经济、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工作,同时编辑出版《辽宁农业科学》、《杂粮作物》、《园艺种苗》等9种学术刊物。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工作的总体部署,我院确立了加强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全面服务于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八五”期间,重点围绕解决辽宁粮、棉、油的自给能力,提高副食供应水平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13年来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总面积达77073.67万亩,增产粮食246亿公斤、大豆8.25亿公斤、蔬菜2.4亿公斤、水果21亿公斤、柞蚕茧3000万公斤、棉花1300万公斤,获得社会经济效益180亿元以上,为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辽粳294、辽粳454等占辽宁省水稻面积的60-70%。优质春小麦辽春10等系列新品种,品质优、极早熟、产量高,占全省水浇麦种植面积的80%。辽豆11号含油量高达22.84%,比辽宁省主栽品种平均高近4个百分点,是目前全国第一个高油大豆品种,被农业部确定为种植结构调整推荐品种。番茄L402、多丽等系列新品种,抗病、高产,在辽宁省年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省番茄种植面积的80-90%,占全国番茄面积的30-40%,目前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番茄品种。高饲料效率柞蚕新品种大三元,是三十多年来我国柞蚕生产中首次取代传统品种“青六号”的新品种,目前全国覆盖面积已达到50-60%。主持承担的全国水稻节水增效技术推广课题,仅“九五”期间就在全国19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4.23亿亩,总增产稻谷124.88亿公斤,总节水503.73亿立米,节省水电费32.26亿元。
“十五”以后,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我院重点转变到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工作:一是为省委、省政府当好科技参谋,为辽宁省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搞好农业高技术的跟踪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开发与成果转化。
一、科技攻关方面
累计承担国家攻关、农业部、省科委等各级科研课题83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184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科技论文3000余篇,学术专著及科普图书55部,发行136万余册。
“十五”以来我院跟踪国际科技动态和市场趋势,确定了十个重点研究领域,实行技术资源的优化重组。包括粮油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四大作物的育种,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工厂化农业、精准农业配套技术,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现代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及生态建设,绿色农业科学与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深加工与食品安全、农产品流通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能源与农业工程,农业科技园区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信息化与远程农业科技培训。
1、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
累计审定包括辽粳9、辽粳294、辽茄5号、番茄L-402、辽棉15、辽豆11、辽单33号、辽单37号、葡萄品种—紫珍香、优质面包小麦辽春10号等在内的农作物、蔬菜、果树新品种138个。其中玉米杂交种—辽原1号、大豆优良种质—5621、番茄杂交种—L402、 柞蚕抗病品种—抗病2号等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7号、水稻品种—辽粳326、黄瓜杂交种—露地2号等55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目前我院将杂交稻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辽豆11成为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首选高油大豆品种之一,还有一批新品种即将推出。
2、高新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含氯化肥科学施用和机理研究、以春小麦为前茬下茬不同复种类型高产高效益开发、辽伏苹果选育及推广应用等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番茄灰霉病灾变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苹果优新品种及其主要配套技术推广、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研究等获得省、部级奖励119项。近些年,我院主持的水果新品种选育、新兴小浆果引进与开发、大樱桃产业化开发和李杏反季节栽培等项目对重新振兴辽宁果业意义重大;设计的节能型智能联栋温室和智能日光温室Ⅰ型、Ⅱ型填补了省内空白;探索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及中草药防治手段取得初步进展;采用生物技术开展玉米、水稻、切花菊等作物的总DNA转导、基因重组和辐射育种工作;结合工厂化育苗、生产和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进行果、蔬栽培新技术研究;购进16万居里钴源开展诱变育种和辐照灭菌工作;通过信息网站建设开辟宣传窗口和交流渠道;开展野蚕高效育种与蚕蛹生物孵化和深加工利用;进行球根花卉脱毒和快繁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3、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不断增加
结合市场需求自立项目,注重专利申请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科研工作的新内容。研制的微生物杀虫剂鞘翅绿僵菌、绿色化学农药新配方、新型种衣剂、蔬菜、食用菌、花卉的贮藏保鲜技术等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充足技术储备。
二、科技开发方面
自从1985年我院第一家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以来,历经18年的发展壮大,从事开发的企业已达20余家,年创利润数千万元。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资源优势,实施 “打品牌、创名牌”的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基础,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经过重新整合,组建具有农科院特色的十大重点高科技产业。
1、做大做强辽宁种业
在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蔬菜的种子繁育、品种定位、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方面统筹规划,推进种子产业向一体化和集团化发展。确定三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与辽阳博丰集团进行高油大豆产业化开发合作;与内蒙多家油脂厂合作油用葵产业化开发项目;与美、日、韩及欧洲十几个国家建立蔬菜种子贸易关系。
2、发展壮大优质稻米业
发挥粳稻育种优势,在沈阳、盘锦、本溪建立优质米基地;引进大型优质米加工生产线,打出“辽星”品牌,与安徽丰乐种业公司等多家公司达成水稻合作育种及优质米产销合作协议。
3、整合外向型花卉产业
组建以沈阳花卉育种研究中心、大连菊花鲜切花出口基地、凌源球根花卉种苗繁育基地、与台湾合作的兰花生产基地为主体的花卉产业集团,出口切花菊、百合、月季、康乃馨、兰花等花卉品种。其中,大连金州外向型花卉生产基地已向日本出口菊花150万支,订单375万支正在组织生产,供不应求。陈慕华副委员长、闻世震书记、孙春兰书记、杨新华副省长多次视察,均给予高度评价。
4、发展优质新兴(小浆果)果业
建立辽宁省名特优新果树苗木繁殖中心,开展蓝莓引进品种的组培、繁育、生产基地建设与产品加工,深化浆果产业开发;引进超大葡萄新品种——超藤,在全省布置试验网点进行产业化开发。
5、发展草牧业
在加强草牧业研究力量的同时,成立阜瑶牧业公司和肉羊繁育中心,建立林、草、畜产业化生产基地。引进牧草新品种100余个,进行适应性评价、饲料营养配方研制和产品开发;建植科技型草地400亩近40个品种,与全国第二大草业公司——阜新天照金草业公司开展合作;引进种羊7个品种680只。牧草及肉羊产业化链条已见雏形。
6、开发食用菌产业
牵头组建沈阳市食用菌研发中心,完善新品种引进、选育,野生菌驯化、菌种提纯复壮,优质、稳产栽培试验示范,菌需物资供应,工厂化模式化生产和菌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及物流配送等产业链条,促进沈阳地区乃至全省的食用菌产业发展。
7、发展设施与工厂化农业
开展温室设施的咨询、设计、建造工作,进行果、蔬、花卉等珍稀作物的工厂化育苗和规范化生产。与台湾合作进行名贵花卉的研究及生产,二十几个品种40多万株蝴蝶兰进入温室生产;成立沈阳惠农园艺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连栋温室、新型日光温室设计方案;建立风沙所阜新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引进200多个蔬菜新品种进行展示;与北京蔬菜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通过工厂化育苗带动1000亩保护地绿色蔬菜订单生产。
8、深化农产品加工业
在生产高粱红色素、叶绿素锌等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同时,进行特种玉米、大豆、小麦、杂粮、小浆果及山野菜等特色功能性饮品、食品开发;与沈阳豪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绿色、无公害、低硝酸盐酸菜系列产品研发。
9、进一步发展蚕业
保持蚕种、蚕药、兽药等柞蚕相关产品良好的产业化势头,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野蚕资源优势,在病毒疫苗孵化器、蛹虫草、制药、蚕油、丝肽等方面进行深加工利用,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10、开发生物农药与生物有机肥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作物种衣剂,新建加工生产线,产品供不应求;实施新型肥料产业化项目,开发生物有机肥和新型专用缓释长效肥料;生物农药“绿僵菌”、“木霉菌”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基本成型,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
三、科技共建方面
坚持“面上整体推进,点上产业突破” 的基本方针,始终围绕全省农村、农业工作重点及我院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调整科技共建工作,当好省委、省政府农业上的决策参谋。
1、将产业扶贫作为科技扶贫的切入点
坚持“四带”原则:带科技、带思路、带项目、带订单。与贫困地区的50余个科技企业建立联系;组织180名科技人员组成18个科技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村巡回指导。我院与阜新市政府签订的“7520”、“8525”、“9530” 工程科技集团承包合同均超额完成指标。1984年,我院李庆文同志任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科技副县长,在全国开创了科技人员任科技副职的先例,并得到全面推广。省委《探索与决策》内参、科技厅《科技扶贫简报》、《辽宁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分别对我院科技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13年来有2人获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称号,5人获香港振华扶贫基金奖,4人获得王义锡科技扶贫奖。我院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扶贫先进集体称号以及辽宁省定点扶贫先进单位。
2、积极参与全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
对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提出重要建议并积极参与建设。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畜牧、果树、蔬菜、花卉、杂粮、专用大豆以及制种、环评、质量监测等学科领域,为阜新、辽阳等13市、县(区)计16个农业科技园区提供技术支撑。提出“建立东陵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议,受到闻世震书记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做了亲笔批示,已准备着手运作。
3、科技共建工作全面铺开
在全省14个市、38个县、区建立综合基地7处、专业基点56个,每年有80余名科技人员长年在农村蹲点,从事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参与巡回技术指导的有近200人。平均每年召开新技术推广现场会和培训班210余次,培训农民30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0000余份。与阜新市、朝阳市联办农业科学院,全方位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2002年李岚清总理视察阜新风沙所时对我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院工作还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闻世震书记为我院果树工作题词:“依靠科技进步,振兴辽宁果业”。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
转换观念,全面开放,领导带头,全员努力,科研项目合作与经贸项目合作相结合,产业开发和产品出口相结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累计派出培训、进修、考察团组304个,700余人次,接待来访外宾团组116个,1000余人次。承担12个农业部948项目和13项外专局引进技术、人才项目,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人民币。
——多次参加省农业经贸代表团。签订菊花出口合同,引进20多个菊花新品种,2万株菊花母苗;引进两种稀有兰花品种、30个名特蔬菜新品种、4个蓝莓品种、2个醋栗新品种;引进各类作物资源165份、抗病资源42份、果树资源61份;引进种衣剂4种。
——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国际向日葵会议;与韩国京畿道农村振兴院、西班牙塞米拉斯种子公司、印度丝绸中心、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等就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引进农作物品种资源开展广泛合作;UNDP组织的高粱良种繁育项目在我院执行顺利;同日本草地研究所签署饲用高粱品种技术转让合同;同法国利马格兰公司达成协议,合资建立玉米研发中心和法式面包生产厂;作为荷兰安祖公司的东北总代理,开发日、韩安祖花市场;同韩国京畿道技术研究院实施农业科学技术交流计划;同日本、美国、捷克等国签署玉米、蓝莓、花卉、苹果等合作协议;派人赴国际种子检验中心法国实验室学习种子检验技术。
——加入亚太种子贸易协会APSA,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在生物技术、蓝莓栽培、花卉、玉米、观赏用向日葵育种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设立驻日本办事处,开展引进、培训及经贸项目合作。
我们将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迎接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争取在三、五年内,把辽宁省农科院建设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和辽宁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为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院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156项。获奖成果891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2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400亿元以上,为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