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墨、道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9 11:30:51
论儒、墨、道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论儒、墨、道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论儒、墨、道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论儒、墨、道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一):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儒家的音乐理论体系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2:代表著作《乐记》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乐记》提出了与音乐艺术相关的许多问题如:音乐的成因和特征、音乐与国家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等.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3:代表人物 (1)代表人物孔子.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2)代表人物荀子.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代表著作《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他认为,最美好的音乐是应使人内心和谐平静,而这种平静又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
2:代表人物 (1)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年):老子是古代哲学家,他认为事物的矛盾变化是由一种被称为"道"的自然法则所支配.老子处世的态度为消极态度.在音乐思想上,他认为美丑相比较而存在,声音相反相成."天上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 庄子以崇高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 作,具有朴素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 (人为的乐音)、"地籁"(风吹草动的声音)、"天籁"(完全自然的音响),这种音乐"听不闻其声,视之不风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三)、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代表人物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 墨家是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生于鲁国,是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处世态度过于消极,只力求满足最低的生活要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墨子认为,音乐艺术既然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万民",只能加重劳动者的负担;音乐不但不可能治理天下,而且"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